天下南开一家 百年辉煌共享
刘永培
2004年9月29日参观了天津南开大学和南开中学在北京举办的《百年南开》图片展,并阅读有关说明和散发的宣传材料。发现关于抗战八年期间南开学校历史与在校时所经历和被告知的迥异,遂查阅历史文献,找到了1949年10月17日张伯苓校长发表的署名纪念文章《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现将文中“学校略史”一节摘抄如下:
南开学校成立于光绪三十年,但在学校成立之前,尚有六年之胚胎时间,即严、王两馆是也。……此四十六年之历史可以分为四大时期:即一,胚胎时期;二,创业时期;三,发展时间;及四,继兴时期。兹分述如次:
① 胚胎时期(光绪二十四年—三十年)严、王两馆成立(略)
② 创业时期(光绪三十年—民国八年)中学之成立及发展(略)
③ 发展时期(民国八年—民国二十六年)大学部之成立及其发展,中学部之继续扩充,重庆南渝中学之创立。
民国七年冬,苓自美归国,壹志创办大学,得前大总统徐公、黎公及李秀山先生之赞助,遂于八年春,建大学讲室于中学之南端隙地。是年秋,校舍落成,招生百余人,设文理商三科,于是大学部正式成立。九年,李秀山先生捐助遗产五十万为大学基金。十年,李组绅先生捐助矿科经费,于是大学又增设矿科。十一年,在八里台得地七百余亩,起建新校舍,翌年迁入。南开学校,分为两部——中学部、大学部。全校学生合计一千八百人。十二年秋,因天津各小学毕业生之请求,添设女中部。收学生八十余人,租用民房开学。于是南开学校扩充为三部——中学部、大学部、女中部,学生又多增百余人。
十六年,苓以日寇觊觎东北甚急,特赴东北四省视察。归校后组织东北研究会,并派员前往实地调查,搜集资料,藉资研究。于是南开学校,深受日人之嫉视。
十七年,增设小学部,聘请美人阮芝仪博士为实验导师,从事设计教学法之实验。
大学成立既数年,基础渐固,设备亦渐臻充实,为提高学术研究,并造就人才计,二十年,添设经济研究所,二十一年,设立化学研究所。二者除调查研究外,并着重于专门技术之训练。至是南开学校扩充为五部——大学部、中学部、女中部、小学部、研究所,学生总数乃达三千人矣。
二十四年冬,苓赴四川考察教育,深感津校事业,仅能维持现状,而川地教育,尚可积极发展。且华北局势,危急万状,一旦有变,学校必不保。为谋南开事业推广计,并为谋教育工作不因时局变化而中断计,决意在川设立分校,于二十五年秋,招生开学,于是南开学校在重庆复增设一部。
④ 继兴时期(民国二十五—三十三年)
津校之毁灭,渝校之继兴,复校之准备。
本期自民国二十五年迄于今,凡八年。在此期中,津校惨遭暴日炸毁已不存在,重庆南开逐年发展,继续南开生命。继旧兴新,此期可称为南开之“继兴”时期,亦即南开再造之准备时期也。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变作。平津沦陷,南开于七月二十九日及三十日,大部校舍惨被敌机轮番轰炸焚毁,是为国内教育文化机关之首遭牺牲者。时苓因公在京,以数十年惨淡经营之学校,毁于一旦,闻耗大恸!……
当津校被毁之日,我重庆南渝中学,成立已一周年矣!
民国二十四年冬。苓游川,既决定设一中学,乃于翌年春,派员来渝,选购校址,督造校舍,第一期校舍建筑,乃按预定计划完成。是年秋,招收新生二百余人,正式开学,命名为南渝中学,盖取南开在渝设校之意。二十五年秋,苓第二次入川,为学校筹募经费,组织董事会,聘请吴达诠、张岳军、吴受彤、刘航琛、康心如、何北衡、胡仲实、胡子昂、卢作孚诸先生为董事,又完成第二期校舍建筑计划。及后华北事变,津校被毁,而我南开学校,犹能屹立西南后方。弦诵弗掇,工作未断者,皆当年准备较早之故。社会一部人士,辄以为重庆南开学校,系于津变后而迁川者实误矣!惟因有南渝,津校一部员生于平、津战役序幕初展时,即相率南下,辗转来川,得照常工作,继续求学,而南开团体,得以维持不散,是则可谓不幸中之大幸也。
南开大学被毁后,教育部命与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合并迁往长沙,称临时大学。后复迁至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苓与蒋梦麟及梅贻琦二校长共任常委,彼此通力合作,和衷共济。今西南联大已成为国内最负盛誉之学府矣!
二十七年校友总会建议南渝更名南开,以示南开学校之生命并未中断,乃将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
现在国运好转,胜利在望,建国治国,需才孔多。将来全国复员时,苓誓为南开复校,地点仍在天津,大学要设八里台,科系须增加;中学仍在旧址,力求设备充实。在北平及长春两地,并拟各设中学一所。至重庆南开,则仍继续办理。
……(下略)
解读老校长文中的论述,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一、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南开学校已扩展为6部。即设在天津的大学部、中学部、女中部、小学部和研究所以及南开学校设在重庆的分校——南渝中学。它们均为老校长亲手创建,是彼此相互独立,且各具特色的兄弟学校。例如,天津的中学是男中和女中,而重庆南渝是男女合校。又如,天津学校董事会与重庆南渝董事会是完全不同的人士组成的。正是这六部共同成为南开学校生命的载体。
二、抗战爆发后,津校惨遭暴日炸毁,已不存在。仅大学部由国府教育部接管改国立的清华、北大合并西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而天津的中学部、女中部则被迫停办8年。仅部分员生转辗来川,在南渝中学得以照常工作,继续求学,其余大部员生则不幸流失。直到抗战胜利于1945和1946年先后复校前,两校从未招过生,也未颁发过毕业证书。
三、津校被毁,重庆南渝中学历史性地和责无旁贷地成为私立南开学校的唯一生存载体,继续南开生命。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南开精神,经校会总会建议和南渝中学校董会讨论同意,并经当时政府主管教育部门批准,重庆南渝中学于1938年正式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不辱使命,迅速发展成为大后方首屈一指的名校,为抗战时的中国乃至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成绩卓著,功不可没。至于津校迁渝与南渝合并说则纯属子虚乌有。当然,转渝任教的津校部份老师对学校发展之贡献颇丰,校友们早有公论。
此外,南开事业有抗战中的另一拓展则是受托接办自贡市的蜀光中学。张校长亲自委派渝、韩两位主任先后担任蜀光校长,按南开规章要求和做法将其很快改造为抗战大后方一所名校。校歌、校训坚持至今不变。蜀光中学与南开学校的关系远比建校仅十年的天津翔宇中学密切,实际上是校名不同的兄弟校。
四、天下南开是一家,兄弟校应一律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彼此的历史作用和成就。南开学校的百年为兄弟校所共创。事实上没有一所南开所属的学校的实际办学年限达到百年,这就是历史!用移花接木的办法使自己与南开学校同寿,实不可取!因为这样做不但伤害了兄弟校的感情,而且还有剽窃兄弟校成果之嫌。如以此来教育不明真象的年青学子,又何以为人师表?!
总之,南开百年辉煌共创,还是兄弟校共享为上。